【世界财经报道-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通胀目标。在今年CPI增幅不断提高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明年的通胀控制目标。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记者,中国2011年的通胀目标很有可能会提高到4%。
中国大陆通胀率从7月份后快速走高,引来了国际国内各界的巨大关注。中央政府接连出台强硬、有效手段坚决遏制物价上涨,坚决与通胀做不懈斗争。而同时,一些专家发出了另一种“高见”,即:认为中国的通胀率目标3%太低了,应该提高到4%或者更高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就应该高于国际标准或者发达国家通胀率控制目标。
我们首先来看,中国大陆通胀率控制目标3%是不是太低了。3%的通胀率是国际公认惯用的警戒线,是标准的国际惯例。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年初确定3%的通胀率控制目标时,已经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了。我们不妨重新温习一下温总理在年初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话表述:“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3%,已经是留有很大余地的通胀控制目标了。
我们再对比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10月份核心通胀率比同期仅仅上涨0.6%,9月份比同期上涨0.8%,10月份比9月份还下降0.2个百分点。针对这种情况,10月中旬美联储曾经商议适度提高通胀率控制目标,伯南克更是直接表示,2%或者更低一些的通胀率目标,美国民众应该能够容忍。然而,就在昨日(23日)美联储公布了 11月2日 到3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制定会议的会议纪要显示,对于调高通胀目标仍然分歧很大,最终基本上否决了提高通胀率目标的提议。可见,在关系民生的物价问题上,完全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如此慎重。
物价控制目标与GDP增速正相关,GDP增速高,物价控制目标就可以高,完全没有理论依据。相反的是,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才是追求的最好经济发展状态。从1998年到现在,我国GDP增速都在8%以上,而中国物价走势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每次年中出现一点点走高,普通百姓生活立马感到压力非常之大。从周边地区来看,一些经济增速较快地区,物价也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比如:中国台湾。台湾主计处公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9.8%,主计处并调高对今年全年 GDP 增长预测至到9.98%,再创21年来新高。而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一直维持在1%以下,无奈,主计处将今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CPI)预测按年升幅由1.23%调低至0.98%。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GDP增速差不多,而CPI控制目标与实际涨幅中国大陆都远远高于台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11年CPI控制目标不宜提高,仍然应该保持在3%的国际警戒线以下,此建议供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参考。 |